新闻详情

工信部: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要实现翻番!机器人智能化势在必行

工业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关键指标。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已增至每万名员工141台机器人,是6年前(2015年为69台)的2倍多。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是2015年的6倍,达到322台/万人,超越美国,跃居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排行榜第5名。

2023041411.png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17年起,我国提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后,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高度重视,应用密度与市场规模都得到显著增长。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等新兴领域产生的大量需求。同时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强调,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进步的领先者。

同时,在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2023041401.png

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翻番,还需要做哪些突破?

据IFR公布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已经部署在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总量为347.7万台。虽然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且每年仍在不断保持增长。但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过程中,至仍有诸多痛点没有被解决。而这些痛点都阻碍着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与应用密度的提升。

工业机器人存量统计2023041408.png

痛点一、交付效率低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交付过程通常拥有8个环节,从最初的项目需求收集,到最终的生产应用,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技术栈,不同的人员,应用不同的工具为同一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而在每个环节的交接过程中,常会因沟通与理解的偏差,工具与工具之间的兼容性等因素,使得工作成果无法完整有效地交接。从而出现大量重复性工作,甚至返工,产生极大的成本浪费,导致机器人的交付效率低下。


机器人应用周期痛点2023041406.png

痛点二、生产部署时间长

工业机器人是在自动化的背景下诞生的,其所拥有的6、7个关节轴,本质上是为了模仿人类的手臂,希望其能像人的手臂一样,能够灵活做作业。然而,工业机器人作为一款设备,并不具备思考决策的能力,因此在工业机器人的每一次生产部署过程中,需要工程师花大量时间规划机器人的运动,并在现场反复示教调试机器人各关节轴的位姿,由此产生巨大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


痛点三、没有柔性生产能力

在如今个性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商品多样性的需求激增,迫使商品变得多样化,多品种小工单的需求增多,由于与传统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模式产生巨大的矛盾。而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受制于部署成本高的因素限制,导致工业机器人只能从事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无法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需求。如何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柔性生产能力,已经成为生产端需要攻克的难题。

痛点四、应用门槛高

同样,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也对工程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工程师不仅要了解机器人动力学,能够操作机器人周边设备,还要懂得代码编程。这无疑给制造业设下了极高的机器人应用门槛。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在300万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50万。如何降低应用难度已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急切解决的问题。

提高机器人部署效率,提升柔性生产能力,降低应用门槛,如今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向制造业渗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机器人密度提升

2023年2月,IFR发布2023年5大机器人趋势明确指出,“让机器人变得更容易使用”和“人工智能和数字自动化”已成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大方向。


2023041409.png

让机器人变得更容易使用:通过易于使用的软件与直观的用户体验相结合,让用户在没有编程经验的情况下管理工业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机器人复杂的高门槛编程方式,开辟了新的机器人自动化机会。

人工智能(AI)和数字自动化:人工智能让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实时或离线管理,外部环境中的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让机器人能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受益,例如优化流程、预测性维护或基于视觉的抓取、智能轨迹规划等等。同时,在数字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作为互联数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运行,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或 5G 移动网络,为优化性能提供技术基础,实现完全数字化生产。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结合越深入,我国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八家单位联合发布《机器人智能等级》。主要以感知、执行、决策、认知四大要素,划分为5个等级:L1(基础型)、L2(半交互型)、L3(交互型)、L4(自主型)、L5(自适应型)。

而如今,我司摩马智能科技已汇集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工业机器人部署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痛点,推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智能化产品——机器人应用智能交付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无人化部署,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需求,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单机、多机、动态变化、大场景生产场景。目前已能达到智能化等级Leve 4。

智能化等级2023041407.png

摩马机器人应用智能交付系统不仅能为工业机器人每年不断攀升的新增市场,为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得到智能优化。更能为规模庞大的存量市场,为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赋予二次生命,为其提供智能化升级,使其能够满足更多生产需要,极大降低企业生产线改造成本。

机器人智能化市场规模保持强势的增长,融资热潮持续走高

如今,传统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智能化转型期。根据公布报告,2021年尽管受疫情等外生因素影响,在整体经济形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仍表现出较为强势的增长,达到250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千亿。

图表2023041403.png

从融资热度角度,自2018年起至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计500起,融资总额近840亿元。2018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融资热潮在2019年相对回落后又持续走高,在2021年攀升至228亿。截至2022年9月,融资热度处于增长状态,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近年最高,约2.6亿元/笔,融资趋势仍持续走高。

机器人企业融资次数2023041405.png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然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跨步向前,迈向智能制造、工业4.0的必然趋势。同时,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23041410.png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在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下篇,将为您深度介绍摩马智能科技机器人应用智能交付系统,如何为工业机器人赋予智能化升级,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无人化部署,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及动态变化的生产需求。


公众号底部2023041701.png


版权所有©上海摩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